白山市江源区深入理解和把握党的十九大关于从严治党精神实质,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着力从如何选拔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入手,持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建设素质过硬的执政骨干队伍。
一、坚持突出“育”,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白山市江源区结合本区实际,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从严治党各项决策要求,注重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组织领导干部持续深入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系列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净化心灵,增强政治意识、看齐意识,构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坚持问题导向,让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坚持学原文、学精髓,务求深刻理解十九大会议和系列讲话精神,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把思想转化为动力,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在成效上,用工作的实效检验思想建设成果。
二、立足择优“选”,树立正确干部选任导向
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强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要从源头抓起,严把干部“选任关”,大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为此,白山市江源区统筹干部选任,选优配强领导班子。考虑到全区懂经济、善管理的专业型干部较为稀缺,我们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方面,将干部选拔任用的范围扩大到企事业单位,结合岗位需求、干部特点、班子建设需要,通过综合研判,打破干部身份编制限制,将多名素质较高、能力突出、业务精湛的企事业单位干部选拔到了党政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将事业单位干部调任到党政机关任职,强化专业型干部配备。将在脱贫攻坚等急难险重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提拔重用。创造了公正公开、竞争择优、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有力推动了重点工作,有效盘活了干部资源。
三、注重日常“管”,打造素质过硬领导班子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深沉的使命忧患感,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党的面貌焕然一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作为县区一级,我们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决策和部署。着重把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抓手,通过组织大规模培训、开展调研走访等形式,着力解决干部思想上存在问题。创新开展领导班子“两点一线考核”模式,利用“正向与反向”坐标,构建测评曲线,直观反映班子运行、干部现实表现情况,为客观评价干部提供科学依据。探索实施干部心理健康“3+关爱模式”,通过开展心理测试、逐级心理疏导、强化激励督促,让干部感受温暖、充满活力。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积极谋划镇街管理体制改革,针对镇街责权失衡问题,组织人社、财政、编办等部门深入镇街,开展调研和征求意见,为深化镇街体制改革进行摸底。
四、强化精准“备”,狠抓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就必须储备之相匹配后备干部力量,并建立长效培养机制,白山市江源区从多方面选拔培养后备干部,全力推进“素质提升工程”,启动实施后备干部“提能工程”,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的角度培养选拔后备干部,注重其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既要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质,把服务社会民生、推动经济发展、个人道德品行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评内容,采取“三个一批”方式选派干部轮岗锻炼,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镇街、信访、经济等部门锻炼。建立定期汇报、专人负责、动态管理、精准培养“四项机制”,完善后备干部末位淘汰和准入管理,让后备干部在“蹲苗”过程中快速成长,形成后备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创新建立了股级干部选拔任用“211体系”,制定“选拔任用”和“预审备案”两个暂行办法,实现股级干部选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为不断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时刻牢记历史赋予的使命,坚持从严干部选任工作,让更多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