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党建之窗>>党建动态

江源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12-11  信息来源:组织部   收藏
江源区将党建品质转化为脱贫优势

  “农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江源区坚持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同部署、同推进,通过建强队伍、优化机制、抓好重点任务落实、夯实保障基础四大举措,实现“补短板、强弱项、谋提升”,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提供有力组织保证。

  “尚贤者,政之本也。”,江源区将建强、壮大“三支队伍”作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本根”,始终记在心上、抓在手上。着眼建强村“两委”班子队伍,对贫困村“两委”成员开展常态化考核、动态管理,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实施村级后备干部“良才引培”计划,动态调优446名村级后备干部。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开展2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着眼建强农村人才队伍,通过会同区直有关部门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各村开展服务,按季度开展技能培训。引导各行业精英人士主动发挥行业特长,开展送教下乡、巡回义诊、电子商务进农村等服务活动。通过事业编制公开招聘考试,为12个贫困村全部配备1名优秀大学生村官。着眼建强驻村工作队伍,择优调整60名第一书记,责成包保部门派驻2名精干力量,驻村服务。建立第一书记“日记录”、“月总结”、“季调度”工作机制,定期听取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开展和队伍管理方面的情况,对履行职责不到位的干部,将通过约谈、召回等方式进行处理,确保脱贫攻坚队伍发挥最大效能。

  “事业的基点,是责任”,区域化联建工程、“七式”服务法等机制办法的推出,将脱贫攻坚责任义务条分缕析地“拆解再分配”,真正做到“以责任归位,促责任到位”。实施“区域化联建”工程,以联建总支为单位,集中各联建村土地、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优势资源,明确总支“头雁”职责,带动、合力解决集体经济项目谋划和民生发展等问题130余件,帮助8个软弱涣散村完成转化升级。实施村级组织“七式”服务法,压实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大学生村官服务职责,通过网格式、代办式、领办式、约办式、巡回式、互联式和对接式7种服务方式,广泛征集民意诉求,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难题6000余件。实施“一定三诺两评”管理办法,与农村党组织“星级评定”紧密结合,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评价村级党组织工作成效重要考评指标,并将考评结果与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报酬待遇、养老保险补贴、集体经济收入奖励挂钩,督促“两委”成员年初“翘脚”承诺、年中“挺身”践诺,年底“直腰”述诺,保证各项脱贫攻坚、民生任务有力有序推进。

  村级集体经济是助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第一书记代言”活动是增强本土产品影响力、提升附加值的有力举措,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则是提升支部组织力和战斗力的根本,将三者抓实抓细,让许多困难迎刃而解。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制定《2018-2022年全区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目标原则、经营模式、推进措施等方面作出细化安排,年初以来,新增集体经济项目21个,为贫困党员群众创造就业岗位200余个,帮助7个村填补实体性经营项目的空白。抓实第一书记代言活动,制定《第一书记“1+N+3”代言活动方案》,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指导服务中心专门设立“第一书记代言”产品展示区并召开多场产品推介会,媒体设置专栏滚动播放推介,累计帮助村党组织增收170余万元。抓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围绕脱贫攻坚、民生发展等重要工作,实行“三会一课”列席督查制度、主题党日1+N计划,提高组织生活质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脱贫攻坚决胜战,不光需要一拼到底的志气和勇气,也离不开“有所依靠”的底气。“有地议事、有钱办事、有人干事”,就是江源区委为困难群众撑起的底气。立足夯实阵地基础,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以10%比例倒排确定改造任务,滚动式升级改造。按照村均400㎡标准,推动1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活动场所升级改造,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阵地保障。立足夯实保障基础,坚持将资金、待遇向基层一线倾斜,出台《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调整实施方案(试行)》,提升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提升至村均21万元,按照村均5万元标准设置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强化资金保障。立足夯实责任基础,年初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制定分解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标准,逐级签订责任书压实责任。区委领导班子带头深入贫困村包保帮扶、解决难题,以上率下抓好脱贫攻坚工作。


责任编辑:王哲